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国家农业产业竞争力。11月20日下午,由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种业协会、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启航新征程 明天更美好”江苏种业振兴高峰论坛暨明天种业成立20周年庆典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中国水稻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俞卫东、江苏省农科院科学院院长易中懿、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等专家领导,还有来自农业农村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子企业的专家等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就“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种业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江苏种业振兴进行交流研讨。 △论坛现场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致辞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中懿致辞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致辞
“十三五”以来,江苏全省共选育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00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433个,17个水稻品种列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名录,培育畜禽新品种15个,居全国第二;目前全省共保存农业动植物资源6.8万份,占全国11%。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俞卫东介绍,江苏虽然是全国农业科教大省,但种业科研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还有待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通过视频连线做了精彩报告。“我国是生物技术研发大国,但不是核心技术策源地。”他说,2010年以来,中国在农作物生物技术领域发文量位居全球第一,高质量论文排名第二,但缺乏基因编辑原创技术,商业化育种机制尚未形成。他认为,技术创新将引领生物种业的发展,应当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打通种业上中下游。
“粮食科技需要协调多方面。”中国水稻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说,政府关注口粮安全,农民关注种粮效益,居民关注吃饱、吃好、吃得安全。他认为,目前我国水稻品种数量井喷,但能同时满足种植、加工、消费三方面需求的品种不多,“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模式尚未形成。
“品种改良利用是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认为机械化、绿色、高效利用是发展趋势。他提出,应当选育适合不同种植制度的机械化生产、资源利用高效、抗逆抗灾、适合稻田综合种养等的水稻品种。
日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发布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指南,旨在提高江苏省种业创新能力,促进核心种源供给安全。“近年来,我省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合作取得不少成果。”江苏省种业协会会长张坚勇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但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企合作要基于企业实际,选择特色的合作方式,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专精特新”是江苏种业企业的发力方向。
为什么要搞种业振兴?种业振兴干什么?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说,从种业自身看,种质资源利用挖掘不够,育种水平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规模化组织程度低,商业化育种起步晚,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不利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他认为,要在资源保护利用上下功夫,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在企业培育上下功夫,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在监管执法上下功夫。
按照“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重大部署和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要求,目前,江苏正抓紧编制《江苏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意见》,重点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种业创新攻关工程等种业“五大工程”。
今年适逢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多年来,明天种业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成绩斐然,为中国种业振兴贡献出了力量。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发言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同期举行。庆典上,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致辞,对二十年来关心和支持明天种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了感谢。在庆典活动上,公司还举行了新品种签约、与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战略合作等签约仪式、公司新址启用仪式、新组建子公司揭牌仪式、颁奖仪式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为江苏省种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公司新址启用仪式 △签约仪式 △新组建子公司揭牌仪式 △颁奖仪式 △功勋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