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明天种业响应“共享阅读快乐,共建美好江苏”读书活动作品展

发布日期:2012-08-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字号:  


    为积极响应院工会开展的共享阅读快乐,共建美好江苏读书心得评选活动,明天种业广大员工踊跃参与到这次读书活动中来,特别是我公司青年员工,他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自发积极地撰写读后感,精神可嘉。在这里将把几位员工的读书心得刊登出来,旨在让大家分享他们的感悟、体会,共同学习、提高和进步!

台湾的根本--读《岁月台湾》有感
农副产品事业部   徐明

    今年是中国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历史的车轮碾过九十年只是瞬间,但是这九十年,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实在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近日,偶读作家秦风编著的《岁月台湾》,居然感觉自己有些话想说。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历届国家领导人和民众对此事都非常关心,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反分裂台独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对台一直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不放弃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不改变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对台独分裂活动妥协,但强调以民为本,以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共同奋斗目标,以最大限度地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福祉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力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到目前为止,初步取得了成效,这与中国国情、综合国力等具体相关,更和一贯的对台政策有直接关联。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更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台海问题,又是中国稳定的一个敏感点,事实证明,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为中国赢得了发展时间和机遇,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两岸不断的经济文化交流,又使台湾民众始终保持着对大陆,对中国的归属感,中国政府积极拓展两岸关系,使台湾同胞享受中国的发展成果,更改变了跟多台湾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办厂,从这些普通民众身上,我们能看到,台湾回归就在不久的将来。

    一个中国,是中台两方一直奉行的原则。蒋介石带领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虽然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解救受苦受难的大陆亲人,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以蒋总统的智慧,他应该很清楚反攻大陆只是黄粱一梦,这仅仅是一个口号,一方面凝聚着一部分人心,另一方面也在抵挡着美帝国主义对台湾的觊觎,这其中包含着蒋总统的无奈和良苦用心。当年毛泽东语出惊人: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里。蒋介石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的功过是非已有公论,但他退踞台湾后的仍然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佛经所载,人的一生,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蒋总统年少即得贵人相助,浙江奉化又数风水极佳之处,可惜只怪蒋总统做事缺少积德和书读少了,没有做到以民为立国之本。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当局声明:台湾系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乃为各自所公认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两次台海战争期间,美国都试图分裂中国,但都被不为蒋介石所接受。这些可以说明,蒋介石虽然反对中国共产党,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不说,中国政府一个中国原则;也不谈,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但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越来越来的台湾同胞认同了同宗同源的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祭拜黄帝陵时,就指出,台独分子是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本,所以是根本不对。虽然台湾的部分当代青年乡土情意有所淡化,但是血脉相连的亲情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变的更浓。古语有云,今人不见古时月,此月曾经照古人,很多生命在世间来了又去了,但是月亮始终连着古今数代人的情意。历史已经证明,台湾回归中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

学会做更好的人――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计划管理部   李仪

    最近阅读了李开复博士的著作《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分为多个章节,通过不同的关键词和李开复博士自身的经历来告诉年轻人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在我看来,李开复博士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信息产业和计算机领域的大家,更是一位非常关注我国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学者。李开复博士不仅撰写了许多的书籍,都是关于青年人发展和成人成才的,并且他还创办了开复学生网,使自己和更多的青年有了一个更有效更良好的交流的平台。不仅如此,他在新型交流平台――微博上,也是与青年互动有加。因此,他的著作更是能直抵当今中国青年的内心深处,因而更是受到大众的喜爱。

    在《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中,李开复博士将本书分为成功、价值观、积极主动、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完整与均衡15个方面,这些方面对于青年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我来说,刚刚走出校园,迈入职场,人生也转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频道,自然是希望能获得一些指导,能够得到一些帮助。这本书也正是由李开复博士结合自身的生活点滴以及青年所需要的素质来编写而成的。

   “同理心,就是要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我来讲,作为一个职场新人的我,许多的事情并不能直接了解,我想这时候首先需要的就是同理心,要在工作中充分了解其他同事的立场,不仅要为自己要做的事情负责,更要与同事认真沟通,不断磨合,才能够将工作做好,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步,干一行,爱一行

   “自省,对于我来说也同样很重要。古有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就是说要求每个社会人要有内省的觉悟。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反省之后就必然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李开复博士在这一章节中,提到了很多微软以及比尔盖茨承认错误之后而获得成功的许多小故事。这就告诉了我这样的年轻人自省是生活和工作中必须的一件事情,不仅需要自己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反省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扎起其他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意见的时候认真地思考并且做出总结。只有如是,青年人才能在这样的态度下,才能不断进步。

   “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是我从小到大就认识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必备素质。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虽然在校园中的16年,并不是身处于真正的社会之中,但是作为小社会”――校园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李开复博士在书中也讲到,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是每个社会人,特别是现在每个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所应当认真学习的技能。当今的社会不是一人天下,只有在社会的熔炉中不断从别人身上汲取有益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每个个体在社会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也才使社会在集合所有人的智慧之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而在职场中,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的作用更是不用言表,工作的效率就是字合作和沟通中显得更好。

    李开复博士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些故事,告诉年轻人应当怎样,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我这样的年轻人能够自觉地自动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且在思考之后有所行动,才能更好地成才、成人。

读《痛,并快乐着》有感
计划管理部   潘娅

    痛并快乐着,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涵盖了人的一生。当初选择读这本书,就是被它简单但却精辟的标题所吸引。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总是皱着眉头、表情严肃、语言犀利却一针见血这是我读这本书之前对他的印象。《痛并快乐着》,是白岩松自1990年至1999年期间的一本随笔,讲述了他大学、工作、家庭的一些点滴,通篇读完,我颇有收获。

    在这之前,相比回忆录,我更爱读人物传记,虽然,这两种文体都是成功人士的专属,但我一直认为,回忆录往往会用夸张的手法去记录作者成功前的艰辛,作为普通读者,我们总是不经意地埋怨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如此不平等;而人物传记却不同,读完它,我们更多的是从所得出的启发中总结自己为人处世的不足。而这本书却以其生活化的口吻、真实性的记叙改变了我对回忆录的看法。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好的结果,如果不是,说明还没到最后。这句话也是我安慰自己最强有力的武器,虽然感觉有点阿q,但生活中适当的发挥这种精神的作用还是必要的,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一帆风顺,这不是人生。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和坎坷的路,当你停在某处回看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时,你会发现这是一条不归路。所以,我们不要后悔当初的任何决定,纵使不同的选项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经历,或许有些经历让你快乐、轻松,有些让你痛苦、纠结,但不管怎样,结局总是美好的。

    刚踏出校门的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谓不如意,是指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这些不如意或许表现在所找的工作、工作的环境、工作的伙伴、甚至工作后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上,但是,人总要学会长大,总要学会面对这些不如意,态度决定心情,为何不以积极地心态迎接它们,让自己的生活活的有色彩些呢?

    白岩松对儿子提出了三点建议:学会宽容不争第一爱上音乐,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收获。学会宽容,这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美德,拥有了宽容,才可以奢侈的消费这个世界昂贵的安静和平和,既松弛了他人,又抚慰了自己,宽容会使人平和,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里过夜,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不争第一,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时光,第一的人或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后如再次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寒惊,所以,把自己当成最大的竞争者,在长长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更好远远强过追求最好。爱上音乐,人性因为进化得很慢才会需要一二百年前地音乐作为心灵的抚慰,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留给人们很小独自遐想的空间,走进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和乐人的对话中学会独自思考。

    人生总是痛并快乐着的,但每个人痛和快乐的比例却是不一样的,内心足够强大、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智者内心的乐永远大于痛,不管经历着怎么的挣扎和挑战,或者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相信未来。

以开复为镜子,不断超越自己――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经作事业部   胡项根

    读完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觉得这本书虽不是开复博士的自传,但也明显的感觉到了开复博士是在描述自己的人生,他想用自己一生的感悟告诉我们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成功。

    在这本书的开头,开复博士首先给我们讲了他自己对成功的看法。实际上这也是西方成功学的流行观点,是开复博士在充分了解、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后的思考,目的是要我们打破长期以来对成功的片面理解。在这里,他明确提出了我们要想成功,首先要知道成功到底是什么。在与他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元化成功固然是成功,但是,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有勇气不断超越过去的成功也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因此,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

    紧接着,开复博士又提出了成功的标准,那就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别人、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有了成功的标准,开复博士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了我们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并总结了一个成功的秘诀:成功=价值观+态度+行动

    为了更加形象地向我们解读这一成功的秘诀,开复博士为我们画了一个成功同心圆: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价值观。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它对成功起核心的作用。

    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更好的完善人格,端正自己人生的态度。但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有宽广的胸怀、充分的自信和勇气、长期及时的自我反省等乐观积极的态度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路口。因此,它构成了同心圆的第二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只能对在通向成功的路口徘徊,我们要真正走向成功,还需要发现兴趣、制定人生目标,并通过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提高自己的执行计划实现目标的能力。这些方面才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桥梁。它们构成了成功同心圆的最外环。

    在阐述完成成功同心圆的各个环节以后,开复博士提醒我们,就像吃东西不能偏食一样,我们在理解使用成功同心圆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保持其完整性、保持均衡性。

    因为成功同心圆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过分地强调某一环节或者弱化某一环节我们就不可能走向成功或者我们的成功是不完整的。

    纵观这本《做最好的自己》,开复博士用自己的人生实践给我们诠释成功的内涵和成功的实现途径。毋庸置疑,成功同心圆乃是书中之精华所在。在阅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后,我觉得开复博士给我们总结的成功同心圆更像是给我们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明白我们的究竟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有做到,我们曾经遗忘过或弱化过某个环节。其实,这个镜子就是开复博士自己的人生写照。

    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人员,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已近5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感觉自己很失败,而且一直为此而困惑。对照开复博士的这面镜子,我发现这五年其实我也有过成功,那就是在工作中我找到了自信。从初中到大学的十几年里,由于自卑、封闭,我总觉得生活和工作是一种负担。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我在短短的五年里,从一个自卑、封闭的人转变为一个相对开朗、乐观向上的人,并逐渐学会了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在开复博士的成功学辞典里,这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呢?

    不过,在开复博士的这面镜子里,我更多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意志。不够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让我在工作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生活、被动地工作、被动地学习。这种长久形成的被动的习惯总是让我感觉到压抑,不能够尽可能的释放自己,严重的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意志也是一种消极的生活工作态度,它让我总是在逃避困难,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每次我遇到困难我总是下意识地把它绕过去,我觉得这对我来说也是人生的又一大障碍。

    感谢开复博士,是他在这本书里面提醒了我。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过去的失败是一种教训,但更是一种鞭策。我打算从现在开始,在未来的一个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逐渐改变这些不良的习惯。那时候,我相信:即使我的工作还不是最好,但也会给自己一个更为全新的自我。对我自己来说,也会有人生的又一次超越!

    加入明天种业的这两年,我也曾经有过迷茫,有过退却,可每一次心灵的挣扎都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次退却后的思考都更加坚定我的信仰。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加入明天种业这个团队,在这个公司给我们的平台上展现我们的才华,实现我们的个人理想。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个平台也有让我们感觉到不尽人意的时候,可是它也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改进,公司的每一个发展过程都是在不断改善员工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的。事在人为,如果大家都能够以开复博士的同心圆为镜子,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我相信,不要几年,不仅我们自己有一个大的飞跃,我们的公司也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读《资治通鉴》有感
农副产品事业部   王嵩岭

   《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之人。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错失贤臣,魏和赵都失去了称霸中原的良机。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当属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国被范雎反间,以赵括代廉颇出战,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人性永远是多疑的。

    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亦应徐图缓进,勿操之过急。否则,个人得失事小,社稷安危为大。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智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年老的唐玄宗,老眼昏花,不明事理,让杨贵妃出家修行。后来又娶进杨太真(即杨贵妃,太真是老道士给她的道号),但我觉得杨太真似乎也不怎么好。杨太真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属下三天三夜赶送荔枝,一路上死了很多人,那些屈死的冤魂却不知道唐玄宗只是为了搏杨太真一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侧面反映了唐玄宗的昏庸。有君如此,国能安矣?果不其然,唐玄宗在位后期,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一个人要想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就应该好好把持自己,不能沉迷于享乐之中,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汉哀帝偏宠侍从董贤,所以有着断袖之癖的典故。有一次,汉哀帝与董贤同塌睡觉,董贤翻身,不小心压住了汉哀帝的袖子,汉哀帝不忍惊醒董贤,就把自己的袖子割断了。后来,汉哀帝命董贤为大司马,结果害死了许多良臣,最后,汉哀帝死后,太后把董贤赶出了宫,另择王莽。汉哀帝为了他,抛弃了皇宫中的众多佳丽,心甘情愿地独宠他一人;他抛弃了国家,抛弃了臣民,甚至想把江山禅让给他。幸好汉哀帝26岁就暴病而亡,不然国家受这样的人管理,估计也会爆发动乱。说到昏庸,汉哀帝比起唐玄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有人在朝堂上说一点点董贤的不是,汉哀帝就暗杀或把他斩之,可悲呀!为了断袖之情,差点葬送江山,怎么对得起大汉子民。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繁荣落尽 洗去铅华才是真--读《资治通鉴》有感
杂交稻事业部   梅彭新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3年的历史。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是一部恢弘巨著。取材广博,编写精审,记叙的历史事实幅员超万里,人口超千万,时空横跨一千余年,而书卷不足三百。宋神宗认为,书中记载的每一个故事都似一面镜子,成为今人与后人的前车之鉴,故命名《资治通鉴》。

    说到借鉴,我自有一些体会。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明君之明,明在借鉴的智慧。然借鉴之后呢?是否后人不再重蹈前人覆辙?则如杜牧在《阿房宫赋》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朝代更迭,荣辱兴衰。先辈中不缺具备借鉴才能的智者,为什么历史长在某些阶段又出奇的相似,甚至在重复!究其原因,实为后人沉迷于眼前虚幻的繁华与盛世,重复着前人曾经的错误。当然,时代在发展,环境在改变,任何史事不会简单重演或者完全复制,就像落水的人不会掉进同一条河流再被淹死一次。更好的借鉴是能透视繁荣,揭开表象去寻找历史背后的共性。

    就我个人的成长至今的轨迹为例,小时候不曾理解父亲的管教。当父亲约束我不能做这事,禁止我干那事,就觉得老人家多事,过于严厉。现在,我已过而立之年,父亲他老人家离我们仙逝,再回忆往日的情景,父亲曾经的管教,甚至被打骂,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在这件事上,我之所以前后心态变化之大,感受不同,那是因为我长大了,也做了父亲,能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与责任。父亲的离世,让我再没有机会去聆听他的管教,而使我更加深对他的怀念。现时、现状,我的思想才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同样的道理,后人在不同的社会阶段读历史,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人类在不断成长和进步,时间和空间在不断的变化和拓展,不能说之前对历史的理解有什么不对,以前的环境下,也许他只能理解到某个程度。然而,随之人们的自我完善以及时空的变化,对历史又有更深刻的理解。

    繁荣落尽、洗净铅华的第一层意思,后人读前人的历史,是处于动态的环境之下,后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一个人如此,一群人也如此,不同年代的人更是如此。我们要承认这种发展变化。如何借鉴,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想法。

    我们现在以轻松的心情去读历史,不禁感慨。假如秦统一六国后,历任君主做到任贤用能,修养生息,秦王朝的统治是否不会短命?假如李世民未发动玄武门之变,唐王朝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番书写?但是,历史无法假设,更无法重来一次验证我们的猜想。历史只有尊重已经存在的事实才称其为历史!即使这些事实在后人看来有多么的不合理,它已经发生了,就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从当时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状况、抑或是受教育水平或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去分析古人决断的过程。而不能简单的以忠奸善恶,非此即彼的态度去对其承担的历史任务定位。这应该是繁荣落尽洗净铅华的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我想说的是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某个人,某个组织的力量能够改变。后人借鉴更大的作用是参考,从微观、从个体去延缓或推动历史的进程,然而,这个进程的状态却客观存在。不可否认,精英人物对历史的进程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诸如古代的秦始皇……近代的孙中山…….当代的毛泽东…….多如繁星,光照宇宙。值得深思的是什么呢?这些英雄人物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叱诧风云,指点江山,却最终抵挡不住历史更迭的脚步,历史只能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说到底,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因为产生了造就英雄的土壤和条件,时势造就了英雄。我们要尊重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前人不曾经历的时代。我们应当从历史借鉴和参考怎样的经验和教训?这个社会,看上去已经够繁华、够盛世,然而,繁华盛世的背后,孕藏的危机是什么?这是我们这代人或者下一代人、更下一代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历史无论怎样变迁,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人民创造历史。一切反人民的政权必将被人民摒弃。历史必定由人民书写!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 联系方式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麒麟科创园康园路20号南京空间大数据产业基地4栋602室

设计制作:美胜美图   pan r y  QQ:250452140